8本宮斗文推薦 | 美人難嫁,最怕帝王家,宮斗斗斗斗起來辣
166 2025-09-10
大家好,我是小Q。湖北恩施州的文物工作者老譚,誤打誤撞進入到了寨壩村的一個羅姓人家,而家中的陳設讓老譚大為驚訝,這一家人竟然幾十年住在一個墳場上,而且世代不肯搬家,那么這種“人鬼同住”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樣的秘密呢?他們為什么要住在墳上呢?
驚奇發現
故事要從幾年前說起,在湖北恩施謀道鎮有一個叫寨壩村的村莊,這個地方之所以在市里出名,是因為村里經常就古代文物冒出來,所以當地的文物部門工作人員沒事就在這一片轉悠,本來村民都是當地的山民,也很好相處,所以時間一長,人們就和文物部門的工作人員熟絡了起來,文物所的工作人也時常就會到村民們家里坐以坐,聊聊家常,然后了解點傳說故事什么的。說有一天,在文物部門工作多年的老譚像往常一樣到山寨里轉悠,走著走著就走到了一戶裝修非常別致的人家的門前,院子里的一位老鄉看見文物所的人來了,也就趕緊把老譚迎進來。
一進門,這家的主人羅大哥趕緊就招呼老譚坐下喝茶,也就是就在這次喝茶的過程中,老譚發現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東西,這個東西通體發白,而且見多識廣的他打眼一看這個東西他就不是現代的東西,肯定有點年份了,于是就問羅大哥說,你家這個裝修不錯,看起來還挺考究的,一看就是有年頭了吧,羅大哥說,據說我們家這個屋子應該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你眼前看的那個沒有兩百年應該至少也有九十幾年了。這時候老譚就說了,難怪看著古香古色的房子呢,他環顧了一下四周中,這間房子確實不一般。
房子分為多的房間,他們所在的堂屋和右間還是很完整的木質結構,其他的地方可能因為年久失修改成了現在比較常見的磚石結果,剛才看到的這個白色裝飾就在堂屋后墻的正中央位置上。羅大哥看老譚對這個白色的物件十分感興趣,于是就示意他讓他上前去看看。獲得允許之后,老譚走到這個裝飾前面,大概看了一下,這個物件高差不多4米的樣子,寬也不足1.5米,兩邊還有兩個長一米半,寬約半米左右的石刻,整個物件通體沒有半個字,全都是鏤空的金錢紋和人物形象。但是當老譚準備用手摸一摸的時候,他眼睛順帶瞟了一眼,這不看不要緊,一看可是嚇了老譚一大跳。
人墳同屋
原來石刻的兩邊赫然寫著一副楹聯,上面寫著“死者可作言方行表,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一開始老譚以為自己看錯了,定睛一看,一點錯沒有,而且還有橫批呢,橫批寫著遺愛堂。就在老譚覺得后怕的時候,羅大哥張嘴說話了,一開始我不讓你看,主要就是怕你害怕,這其實是我們先人的一塊墓碑,墓碑后面還有一塊墓碑,你可以透過前面的墓碑看到后面的墓碑。前面這塊墓碑主要就是為了讓大家看到后面的墓碑,以免大家害怕。不信你可以試試看,看后面是不是真的有一塊墓碑。老譚定睛一看,果然是這樣,而且上面還刻著幾個大字:羅公運章、螺母杜君壽藏。民國十八年吉日。
這么一看,羅大哥說得一點都沒錯,這墓主人的名字和立碑的時間都赫然地在上面寫著。一開始覺得是一個古香古色的裝飾品,現在一想是一座墓碑,整個屋子都覺得陰森了不少。看到這里,相信大家都在想,這戶人家到底是什么來頭,這豈不就是傳說中的人鬼同屋?羅大哥跟老譚講完這兩個墓碑之后,又把老譚帶到了后院,然后一座墳墓赫然出現在了老譚眼前,墳的占地面積不小,大概目測應該有四五十平方米的樣子,周圍還做了簡單的裝飾,用綠色的砂石把它包裹了起來,墓上面跟一般的古墓差不多,長滿了野草。
深入調查
剛才我們說到,文物局工作者老譚無意中看到了羅運章的家里竟然也是一座墳墓,這一家人竟然和墳墓住在一起,面對傳說中的“人鬼同屋”,老譚決定盤問到底。沒想到還沒等老譚發問,羅大哥就開始介紹了,他說原本這座墳墓是一整間木屋,四面都不透風,就好像咱們電視上看到的古代的那些陵寢是一樣的,后來由于人們覺得木屋不通風也接受不到雨水,風水不好,于是就把外面的木屋拆除了。后來在這座祖屋當中足足繁衍了五六代人,而且人丁興旺,整個院子住著六戶人家,一共30多個人,都是羅運章的后人。
不光如此,村里有個大事小情,什么逢年過節婚喪嫁娶什么的都會到這里來上炷香拜一拜。說到這,老譚就問羅大哥說,你們每天與一座墳住在一起難道不害怕嗎?羅大哥也說了大實話,小的時候確實害怕,有的時候玩都不敢到堂屋這邊來,到了晚上也從來都不從堂屋這邊路過,但是時間一長就習慣了。就是后來娶了老婆,老婆有點不習慣。這給誰能習慣,估計誰也習慣不了。羅大哥笑著跟老譚說,老婆曾經跟我提過好幾次,說是每次回到娘家之后都不想回來了,因為他總覺得害怕,時常覺得自己干活的時候有個人盯著他。
后來孩子們也大了,估計自己也習慣了。就再也沒提過這件事了。聽完以上的這些,老譚那是一頭霧水,為什么羅家人要與一座墳同住呢?從羅家回來之后,老譚就一頭扎到了資料之中。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老譚發現,其實在很多地方都有這種風俗習慣,比如說同樣在湖北境內還有一處這樣與墳同住的存在,這個地方就是木魚寨,整個木魚寨差不多有將近500多戶的山民,他們也保留了這種比較原始的土家族人的喪葬形式,他們不但會和先祖的墳墓一起居住,相傳在家里有人去世的時候,不會哭,甚至會相當的喜悅。
真相大白
其實這種人墳同住現象的出現主要還是要從土家族的風俗習慣說起,土家族如果有老人去世的話,會有一個傳統,那就是在自家居住的屋子邊上為老人選個地方,讓老人入土為安,這個地點一般都在住宅的東面位置,如果東面實在埋不開了,有的也會選擇埋在東面的后山上,如果這兩個地方都不行的話,他們一般還有第三個選擇,那就是埋在自己的堂屋里,他們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死去的老人能夠感受到原來生活的家的氣息,讓他們與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這種喪葬制度當中體現了土家族人對離世老人的不舍,他們想要與離世長輩像生前一樣親密無間。所以一般在土家人的觀念中,他們認為,老人或者說是長輩,不管是活著的時候,還是死了以后,都應該與后輩們住在一起,這也是土家人尊重長輩的一種觀念體現。也正是因為這種觀念,讓他們覺得在老人或者祖先的庇護之下,才能夠生活得更加幸福,因而他們世代都愿意與活著的老人一起居住,尊敬他們,孝敬他們。待他們死后,也要把他們的墳墓放在家跟前,這樣既可以讓離世的老人不孤單,也可以讓活著的年輕人更好地感受到老人的氣息,同時還能將這種思想傳承下去。
用這種方式告訴后代子孫,要善待老人,孝敬老人,家里的老人就是他們的福氣。除了以上的這些原因之外呢,老譚還發現,其實這種現象的出現跟舊社會時候的社會動蕩也有關,舊社會戰亂比較多,土家族人本來戰斗力就不高,所以時常受到欺凌,有時候搞不好祖墳就被刨了,雖然里面沒有什么大型的金銀細軟陪葬品,但是這事給誰,誰也接受不了,為了保護祖先的墓葬,不得已就住在了墓葬邊上,你說我天天住這,你應該不會再把我們家的祖墳怎么樣了吧,時間一長這種風俗習慣就被延續了下來,并且一直延續至今。
故事說到這里也算是真相大白,原來傳說中“人鬼同屋”并不像傳說中的那么邪性,咋一聽人墳同住著實是挺讓人后脊梁發涼的。仔細一研究之后發現,其實這種做法還挺值得提倡的,因為這就是對老人的一種尊重和愛戴,是尊老、愛老和敬老最好的體現,通過這種形式完全可以教育我們的子孫后代,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對待老人,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中國有句老話說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大家說對不對呢?
好了,文章接近尾聲了,你們能夠接受這種人墳同住的形式嗎?歡迎給小Q留言,喜歡的朋友,一定要點贊加關注哦。